热门关键词:
热门关键词:
图3.4中所示为锻棒过程中毛坯的温度分布场,图中将毛坯沿对称轴进行了剖切能够反应毛坯内部的温度变化。
从图(b)可以看出经过第一次拔长后毛坯的内部温度反而上升了,由初始的l100℃变成了1140℃,由于拔长过程为大变形过程,金属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,产生热量,这些热量来不及散去导致毛坯内部温度升高,毛坯温度升高有利于锻造,但是温度升高会使得毛坯内部的晶粒长大,影响最终的锻件质量;毛坯侧表面的温度较低,大致在终锻温度850℃附近,这是由于拔长过程中毛坯的侧表面与平砧相接触,表层温度传导向平砧,导致温度降低较快,这时表层温度低,内部温度高,有一定的“膜壳效应"(图3-5),在此情况下进行锻造有利于压实内部金属,但是温度过低,常常导致毛坯表层开裂;毛坯两端面的温度在上述两个区域之间,由于内部温度传导向两端面,使得两端面温度能够保持在终锻温度之上。图(c)中,由于第一次拔长后毛坯的表面温度低于终锻温度,可能诱发裂纹的产生,因此对毛坯进行二次加热至1100℃,镦粗完成后,毛坯侧表面温度处于终端温度之上。图(d)继续进行第二次拔长过程,拔长完成后毛坯的温度基本上临近终锻温度附近,进行后续制坯、轧制工序能够得到优良性能的环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