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关键词:
热门关键词:
钢的加热温度是指钢料在炉内加热完成出炉时的表面温度。确定钢的加热温度不仅要根据不同钢种的性质,而且还要考虑到加工时的要求,从而来以获得最佳的塑性,最小的变形抗力,从而就会有利于提高轧制的产量、质量,降低能耗和设备的磨损。在实际生产中加热温度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来确定。
A 加热温度的上限和下限
碳钢和低合金钢加热温度的选择主要是借助于铁碳平衡相图(图3-1)。
当钢处于奥氏体区其塑性最好,加热的理论温度上限应当是固相线AE(1400~1530℃),实际上由于钢中偏析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,加热还不到固相线温度就可能在晶界出现熔化而后氧化,晶粒间失去塑性,形成过烧。所以钢的加热温度上限一般低于固相线温度100~150℃。碳钢的最高加热温度和理论过烧温度见表3-1。
加热温度的下限应高于Ac3线30~50℃。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到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,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。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,终轧温度越高,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,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,钢的机械性能越低。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,最好在850℃左右,不要超过900℃,也不要低于700℃。
B 加热温度与轧制工艺的关系
上面讨论的仅是确定加热温度的一般原则。实际生产中,钢的加热温度还需结合压力加工工艺的要求。如轧制薄钢带时为满足产品厚度均匀的要求,比轧制厚钢带时的加热温度要高一些;坯料大加工道次多要求加热温度高些,反之小坯料加工道次少则要求加热温度低些等。这些都是压力加工工艺特点决定的。
高合金钢的加热温度则必须考虑合金元素及生成碳化物的影响,要参考相图,根据塑性图、变形抗力曲线和金相组织来确定。
目前国内外有一种意见,认为应该在低温下轧制,因为低温轧制所消耗的电能,比提高加热温度所消耗的热能要少,在经济上更合理。